2022年4月22日下午,应前沿院量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倩教授、山东大学夏盛清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苏贤礼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魏天然副教授在虎溪校区LE423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了“量子前沿”系列学术讲座(二)。本次讲座由量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小元教授主持,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其他高校院所相关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首先,张倩教授以课题组所开发的存在50%Zn空位的2-1-2型Zintl相材料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因Zn空位可以提供有效声子散射中心,可为超低晶格热导率和高zT值提供有力保障。在对Eu2ZnSb2块体材料的电子结构进行研究时发现,该材料可以通过调节子结构ZnSb2的排布实现空位有序化,进而获得常出现在低维材料中由于边缘结构带来的电子拓扑转变现象。
接着,夏盛清教授讲述了Zintl相化合物中固有的“声子玻璃-电子晶体”的特性,以及高电导率和低热导率的优异热电特性。从晶体学研究角度对Zintl相材料的设计合成、晶体结构以及热电性能调控方面进行概述。
苏贤礼研究员以目前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Bi, Sb)2(Te,Se)3热电材料为例,针对在提升n型多晶Bi2Te3基化合物室温时热电性能中的巨大挑战,系统介绍了n型Bi2Te3基化合物中类施主效应产生的新机制及其对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最后,魏天然副教授详细阐述了系列超常室温塑性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的柔性、弹性以及塑性等性质的区别,展示了InSe等材料的超常室温塑性,从化学键等多角度讨论其可能的变形机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化学键调制的力-电-热协同优化方法、在热电能量转换领域的应用以及对该新兴方向关键科学问题和相关挑战的一些认识。
报告会后,与会师生针对如何筛选掺杂元素去调控该体系热电性能、111体系随着温度变化的相变、正电子湮灭如何检测低浓度空位缺陷和柔性热电材料发展前景等出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这次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术氛围,调动了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发挥了中心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