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前沿卓越”讲坛:太原理工大学李立博教授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1-06-21资料来源:点击次数:

2021年6月18日下午,应重庆大学前沿院跨尺度多孔材料研究中心邀请,太原理工大学李立博教授来校交流,并作了题为“低碳烃吸附分离材料工业化应用中的挑战与探索”的学术讲座。讲座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第二实验楼举行,本次报告会由跨尺度多孔材料研究中心张大梁教授主持,中心相关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

报告会上,李立博教授首先介绍了低碳烯烃(乙烯、丙烯)目前的需求背景及其高效生产与提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他讲到,传统石脑油裂解,烷烃脱氢及甲醇制烯烃等烯烃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级多步的吸收和精馏操作,能耗显著(约占烯烃生产总能耗70-85%)。因此,在面临“双碳”目标任务的大背景下,实现低碳烯烃的高效分离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接着,李立博教授阐述了吸附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投资小、能耗低等优势,且近年来已成为工业上气体分离的首选,高效吸附材料的设计制备是吸附分离技术的核心,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以及核心技术竞争力,是目前工业界与学术界的研究前沿。随着晶体工程和结构化学快速发展,多孔材料制备方面取得系列突破,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得益丰富的自组装单元以及配位方式,可通过孔道尺寸/形状和孔表面的精准调控,实现对一些物性相似的气体混合物显示出优良的分离性能。

会上,李立博教授就与会师生提出的关于以实际低碳烃工业分离目标,针对性地开发的烷烃/烯烃、炔烃/烯烃分离两类分子辨识吸附分离MOF材料及MOF材料绿色规模化合成条件以及MOF材料成型工艺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李立博教授的报告形象生动,引人入胜。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与会师生对MOF材料孔表面基团、孔道结构对低碳烯烃组分分子辨识吸附分离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

李立博教授简介

李立博,男,1986年,中共党员,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化工过程强化专委会青年委员。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2/5),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科学技术)一等奖(1/4),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2010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博连读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6至201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陈邦林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11月,归国回到原单位,破格晋升为教授。

李立博教授长期从事新型多孔材料制备、功能化及能源气体分离与纯化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以学术论文形式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ICHE. J.等国际化学化工期刊发表60余篇,引用24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持国家基金优青项目1项,山西省人才基金3项,山西省煤层气联合基金1项。作为核心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